本报记者 王卓铭
11月27日20时,寒风凛冽中的长春市经济侦查支队门口,记者没有等到徐万禄从里面走出来。
徐万禄是吉林多邦企业集团(简称多邦)的董事长,多邦下辖的两块业务都曾是省内医药领域的“金字招牌”:医药流通企业吉林省多邦医药药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多邦”)是省内大型医药流通企业,2002年在省内第一家通过GSP认证,省内医药市场占有率达60%左右;中药生产企业白城市多邦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城多邦”)是吉林著名的制药企业,省重点中成药生产基地。据最新消息:徐万禄及公司4位高层已被长春市警方正式逮捕,长春已抽调各区经侦人员组成专案组立案调查。
随着徐万禄的被捕,吉林省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轰然倾颓。
此刻的长春,至少有200人在同时关心着徐万禄的命运,他们是被徐万禄拖欠货款的药品供应商。很多人从11月24日开始就天天等在多邦总部追讨欠款,总数约为3000万元。
从流通到生产
资料显示,1998年4月,徐万禄注册成立吉林多邦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注册资金98万元,经营医药贸易。据众多药品供货商反映,吉林多邦是吉林老牌的医药流通企业,省内排名第一。
多邦的分销渠道主要是省内各地的批发零售药店、部分医院诊所,以及多邦医药连锁店。多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渠道客户多达5000家,遍及东三省。
尽管无法考证多邦创业初期的业绩。但2002年底,吉林多邦增资至2018万元,其中徐万禄个人出资1111.2万元,实物出资342万元。从中可以看出短短四年之内,多邦就为徐带来丰厚的收益。
而多邦集团的另一块主业白城多邦也在那时发展顺利。1997年,徐万禄接管了已濒临破产的白城市中药厂,并改组为白城多邦。经过几年发展,2002年白城多邦总产值达6390万元,实现利润475万元,经营水平在全省64家中药厂中排名第五。
就在多邦极盛之时,徐万禄开始了双线作战。
继2002年吉林多邦通过了GSP认证之后,2003年,白城多邦开始按照GMP的要求建设新厂。公司网站显示:白城多邦整体迁移改造,新厂址设在白城市经济开发区,总投资为7200万元,建设期为18个月,2004年3月份投入生产。
负责白城多邦新厂区钢结构建设的无锡永佳钢结构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荣根告诉记者:“从2003年第一根钢梁建起之时,白城多邦就一直缺钱。整个厂区钢结构工程项目款为600余万元,至今多邦仍欠我197万元。”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认证制度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监督检查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中国医药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主任李磊表示:“GMP认证是医药生产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不符合GMP根本不能在行业里做。”
双线失利
徐万禄曾表示:为了GSP和GMP认证,企业花掉了数千万资金。事实上在白城多邦开建之后,多邦集团就开始走下坡路。
张彦告诉记者:“吉林多邦一般每月25日给供货商结款,以前都是月结月清。而从2006年10月25日开始,结款就出现了问题。”
她向记者出示了当时的供货单,2006年10月25日,张彦共向多邦供了三批货,其中一批在当年11月9日就拿到了货款,一批则是在两个月后的12月27日结的账。
众多供货商反映,正是从2006年10月起,多邦出现了拖延付款的现象。记者看到最早的一张供货单是广西某药厂2006年10月1日发货的,货款7900余元,至今未结。
多邦拥有庞大的销售渠道,供货商虽不能按期拿到货款,还是照样给多邦供货,因为怕丢掉吉林市场。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2007年初。当时,徐万禄在吉林多邦内部“创造性”地开办了一个销售二部,并对供货商宣称:给二部供货能拿到现款不再拖欠。张彦反映,二部一开始运转正常,直到2008年3月份仍能按期结款,但一部所欠供货商的钱却一直无法完全结清。
2008年5月,二部也开始拖欠货款。张彦说:“到这个时候,很多供货商就开始不给多邦供货了。”据了解,部分代理商是自己垫付资金从药企拿货,尽管供货商都希望多邦能运转正常,但一再欠款令大多数人无力也无心再把货填向这个“无底洞”。
据不完全统计,到事发之时,吉林多邦共欠款3000万左右,单家欠款额最高的超过百万。而财务数据显示,2006年吉林多邦销售收入为1.97亿元,但净利润仅为12万元。如果不是靠返点带来的55万元营业外收入,公司在2006年已陷亏损。而2007年,公司业务陷入萎缩,销售收入降至1.31亿,但由于返点额提高,当年实现净利润22万元。光靠企业利润根本无法还清欠款。
白城多邦几乎与吉林多邦同时倒下。白城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白城多邦是当地药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最好的时候年收入4个多亿,企业工资水平在白城也属中上游。”但自从2006年开始,白城多邦就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知情人士介绍:“有时运来几车料,厂子就运转几天,挣来一些钱,给工人和中层开一点。而目前,白城多邦已全面停产。”
产业盲目扩张和行业大环境变化导致了吉林多邦的最终失利。李磊表示:“全国医药行业每年都有四五千亿的过剩产能,不是多建厂多投项目就可以存活的。”
他介绍,目前全国医药企业欠银行的贷款超过两千亿,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药企要达到GMP而投资所导致的。“在资金链偏紧的情况下还要上马GMP认证项目其实是不科学的。”
据称,徐万禄试图出售白城多邦以还清欠款。目前白城多邦资产为1.2亿,各项负债约有5000万,徐也称“药厂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这种断腕自救的方式能否挽救命垂一线的多邦集团,本报记者将继续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