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颖 发自上海
“目前,我们尚未接到股东转让股份的相关函件。”昨日,中国大地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大地保险”)总裁蒋明在位于上海浦东证大五道口广场的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9月27日,大地保险2008年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30亿元增资扩股方案,公司偿付能力预警随之解除。11月21日,中国保监会解除了该公司在华东5省市非车险业务销售禁令。
股份转让传言不实
好不容易解决了一度停顿的增资问题,大地保险股东可能转让股份的传言又甚嚣尘上。对此,蒋明表示:“我也看到过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但真实情况不是这样的。”他告诉记者,目前,所有股东都非常关心和关注大地保险的高成长性,并对公司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记者了解到,大地保险大小股东在公司股价的认定上存在分歧,并导致公司增资扩股方案迟迟无法启动,资本金不能及时到位。用大地保险员工的话说:一边是大笔资金进不来,一边是偿付能力不足受到监管,好像“拿着装满水的瓶子,却没有水喝”一样尴尬。
不过,所有的问题在9月27日大地保险2008年临时股东大会上得以解决。蒋明透露,10月15日,中再集团公司21亿元注资已经到账,其他股东也将按照股东大会通过的决议,在一年内陆续完成增资。
“至于股东转让股份的说法,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在这次股东大会上确无此事。”蒋明称,到目前为止,公司还没有接到过相关的函件。
另悉,完成增资扩股后,大地保险已经将“坚持有效益的快速发展,打造内涵价值一流的优秀大公司”作为未来5年企业发展的目标。蒋明进一步指出,除了注重发展质量外,大地保险还要从抓服务入手,建设“服务精品型公司”,包括车险全国异地通赔和赔案在线查询、全国运营中心建设、提升理赔效率等。
“目前,大地保险整体业务发展正常,经营上没有大的风险。”蒋明表示,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大地保险将主动控制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着力推进业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目前整体业务保持了去年的规模和水平,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20日,大地保险车险、非车险、人身险三大险种的结构占比达到了7∶2∶1的预定目标。非车险业务占比同比提高了3.2个百分点,人身险业务占比同比提高了2.6个百分点。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成本率达到96.99%,承保业务实现了盈利,货币性资产超过60亿元。
非车险解禁影响大
今年6月,保监会的一纸禁令引起轩然大波。根据文件,因偿付能力不足,暂停大地保险上海、浙江、江苏、江西、湖南5省市的非车险业务。数据显示,2007年,大地保险注册资本金仅为17.2亿元,公司偿付能力已无法支撑全年100.7亿元的保费规模。
“坦率地说,华东5省市非车险业务受限,不仅对这5家分公司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全国35家分公司及所有1800多家经营机构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蒋明指出,为了尽快恢复华东5省市非车险业务,大地保险可谓费尽心思。
据了解,最近几个月,大地保险总裁室成员每月分头前往这几家分公司,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这些机构渡过难关。与此同时,公司开展了依法合规经营教育,并做好对业务人员的集中培训。
此外,大地保险积极向保监会、集团公司反映情况,报告工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10月中旬,大地保险在向保监会提交增资审批材料的同时,上报了今年以来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华东5省市非车险解禁的请示。
大地保险的积极态度似乎得到了保监会的认可。在大地保险增资材料上报后的第三天,保监会正式下发了增资的批复文件。一个月后,保监会发文解除了大地保险上海等5家分公司非车险业务的限制措施。
“事实上,在中再集团注资完成后,公司的偿付能力已符合监管规定的标准。”蒋明分析道,偿付能力对于保险公司稳健经营、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和行业稳定至关重要。“保监会加强对偿付能力的监管是完全正确的,对公司来说,具有积极的长远意义”。
据初步统计,从6月至今的5个多月里,大地保险总公司分别与分公司、中心支公司进行了警示谈话40多次,共撤销、合并综合产能低的经营机构34家;对管理基础弱、经营状况不好的机构派驻工作组进行帮扶等。
蒋明指出:“这些措施已经收到了初步效果,为公司长远发展还将继续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