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管降薪应对危机
亿阳信通七高管月薪下调两成
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波及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公司,而“咬紧牙关挺过去”成为国内企业在这个严冬的共识。减员、减薪、减产,以节衣缩食方式越冬成为不少公司的选择。昨天,沪市上市公司亿阳信通(600289)宣称,公司8名高管将主动降薪与上市公司共渡难关,其中7名高管降薪幅度达20%。
■上市公司首例高管公开降薪
亿阳信通公告表示,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范围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也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为了应对这场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公司董事会决定实施增收节支系列措施,对公司内部董事薪酬进行相应调整。根据公告,包括亿阳信通董事长、总裁、董事会秘书等在内的7位高管月薪统一下调20%,总裁助理月薪下调10%。下调后,公司董事长常学群的月工资由3.5万元调至2.8万元,总裁任志军的月工资由5万元调至4万元。此外,为支持公司董事会的增收节支措施,公司监事会主席张小红也主动提出降薪20%,将月薪由35800元下调至28640元。
这是熊市中首家公开宣布高管降薪的上市公司。而在此前的2005年、2006年、2007年,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平均年增幅均超过20%,2007年高管薪酬增幅达到40%,其中金融企业的高管2007年薪酬增幅更超过200%。
■裁员、减薪传闻不断
统计数据显示,由于上市公司利润因原材料大幅上升等原因大打折扣,一些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早已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根据今年的三季报,虽然1601家公司人力成本同比有所上升,但其中253家公司的工资支出出现下降,占比15.9%。工资下降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化工、医药、机械设备、纺织服装等行业。
减薪的同时,减员也是必要的瘦身之术。三季报显示,由于航空公司集体出现巨亏,裁员减薪传言不断。有关报道称,东方航空从今年8月就开始降薪。东方航空董秘罗祝平本月初承认东航正在采用降低奖金的方式应对经营状况不佳。不过他表示,主要措施是减少亏损的国际航班。今年9月份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表示,针对当前企业用工总量增长过快、人工成本总额快速攀升的实际,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削减5%的员工总量。有市场人士分析,此次裁员计划应是中石油控制成本的一大举措。
此后,南方航空、万科A、波导股份陆续传出削减人力成本的消息,中信证券也被传于11月1日起对员工实施减薪计划,下降幅度为5%至20%。最新的消息称,武钢、宝钢都在酝酿降薪,其中武钢员工拟降20%,处及处级以上干部拟降50%。降薪裁员已波及房地产、航空、石化、电力、IT、证券、金融、印刷等多个行业。
■逾30家上市公司宣布四季度减产
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产品价格不断下跌,扩大内需措施的出台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此背景下不少上市公司无奈停产或减产。相关统计显示,自10月1日以来,超过3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公司或子公司停产、减产的公告。其中,四成公司停减产是受制于成本压力。
其中中国铝业11月7日公告,受电解铝减产及氧化铝价格低位运行的影响,公司自2008年10月下旬起,在成本较高的企业中减少氧化铝产量。福耀玻璃也表示,随着美国次债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普通建筑浮法玻璃市场需求预计将继续下降,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公司决定对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进行放水停产。
寒冬中,不乏资金充裕的公司回购、增持公司股份以期重树市场信心的声音。面对金融风暴,不少公司表示,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科研开发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