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香港华润大厦。此间举行的四川省抗震救灾致谢暨灾后重建(香港)投资说明会上,共签约71个项目,金额93亿美元。其中香港大中华停车场发展有限公司与成都市签下9个停车场开发建设项目,尤为引人注目。
成都多家停车场负责人不无困惑地表示,目前成都99%的室内停车场都在亏损经营,这家香港公司投巨资建“必亏无疑”的停车场,着实叫人看不明白。
在成都室内停车场经营普遍低迷的今天,这家香港公司为何偏偏对难以赚钱的停车场如此感兴趣?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它的背后,还站立着新鸿基地产、华润集团和信冠投资有限公司这样的“巨人”。
“停车场经济”蕴藏重要商机
“成都是我们进军内地的第一站。”香港大中华停车场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大中华”)在成都的子公司———成都润逸城市建设有限公司高层对本报记者说,接下来公司还计划在北京、广州、重庆等地拿地建造停车场。
预计总投资达10亿元
作为一家在香港专业从事停车场(楼)及其附属设施建设、经营及管理的投资公司,香港大中华并不为内地人熟知。然而,它的三家股东却如雷贯耳,分别是新鸿基地产、华润集团和信冠投资有限公司。
事实上,早在今年9月,成都润逸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就以6600万元/宗的价格,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获得包括文化宫片区、宁夏街片区等9块机动车停车场项目用地。据悉,上述地块均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项目,但大多数开发商对此明显缺乏兴趣,除了资金要求较高外,更重要的是恐怕难以找到赚钱的良方。
据了解,这9块地地价加上后期投入,预计将达到10亿元。然而香港大中华的胃口显然还不止于此。“我们希望首批停车场项目能在年内开工,并能为第二批停车场找到更多合适的地块。”该人士说。
香港大中华一直对西南重镇成都怀有浓厚兴趣,加之公司的三家股东公司新鸿基、华润和信冠都在成都有成功的投资项目,对这里的情况十分了解,因此公司董事会决定在成都建设首批9个停车场。而且,公司还希望抓住目前市场的观望气氛,为更多的停车场项目储存一批合适的地点。
看上的就是“停车场经济”
砸10亿巨资修停车场,而眼下的停车场实际上又很难赚钱,这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
据介绍,这9个停车场建成后,将为成都增加近2000个停车位。其中最大的停车场当属武侯区太平村11组的公园用地下公共停车场,规划要求将建设不少于571个停车位。
“我们首先看中的是快速增长的机动车对停车市场的巨大需求,其次是对未来停车费提高的预期。”润逸公司人士说。不过光靠停车场收费赚钱肯定不现实,毕竟成都停车场收费标准较低,更何况还面临大批便宜的地面停车场的直接竞争。
据悉,以香港大中华停车场为例,其收费标准超过20港元/小时,一些繁华路段甚至更贵。因此,仅仅靠停车收费,香港大中华就能够实现盈利。然而成都要靠停车来收回成本,目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停车场项目本身就不是高回报、快回报的产业,而是一项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投资项目,通常它都属于社会公益性项目,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不过,如果走“停车场经济”的道路,实现盈利却并非没有可能。根据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功能以停车场库为主,辅以商业配套、农贸市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这样的“停车场经济”,无疑蕴藏着重要的市场商机———这才是香港大中华所期待的停车场,也显著区别于成都今天的停车场。
成都室内停车场大多亏损
那么,成都现有的那些室内停车场(楼)的经营现状究竟如何呢?记者近日进行实地探访。
挨着火车站,停车楼身陷亏损困局
成都火车北站出站口附近的车达综合停车楼是一个标准立体停车楼,建成已经两年,当时投资2300多万元,距离火车北站出站口仅一步之遥,堪称黄金地段。然而,停车楼的经营是否“风生水起”呢?
11月19日中午12点左右,火车北站广场一带车流不息,附近的街边也满满当当停放着各种汽车。然而,近在咫尺的专用停车楼却是冷冷清清。记者进入停车楼看到,一层大约停放了20来辆汽车,二层就只有几辆了,而第三层只停放了一辆车!
据负责调度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座停车楼是2006年为了解决火车北站地区车辆乱停乱放、交通拥挤的状况而建成的。整个停车楼共有5层,其中地上3层,地下2层,车位总容量约400个。
“建成两年来,我们的停车楼就从来没有停满过,高峰时期的车辆也不到100辆,大量车位被闲置浪费。”据在停车楼负责的经理徐先生说,因为车少,部分楼层干脆就没有对外开放。
亏损严重,停车楼想改成旅馆
据徐先生介绍,车达综合停车楼的收费标准经物价局批准,临停起价4元/2小时,以后每小时2元。不过,在停车楼附近的街道临停路段,价位则要便宜得多。据记者了解,部分地段起价3元/2小时,以后每小时1元;也有的起价2元;还有的5元钱就能停放一整天。
停车楼价格比街面停车贵得多只是原因之一。一个不愿进入停车楼的车主表示,进停车楼停车太麻烦,比如到街边快餐店吃饭,直接停在路边多省事,吃完饭随时走人。
于是,这边是车多人杂场面混乱,那边是近在咫尺的停车楼内车少楼空。
“别说赚钱,现在每个月都在亏。”徐先生不无郁闷地说,当年投资建停车楼时,主要是看到火车北站一直没有大型的正规停车场,而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车辆又特别多,感觉投资应该有前途,哪知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
由于停车楼亏损严重,此前已经将一层临街的部分停车位改成商铺出租,收益反而比停车好许多。徐先生透露,考虑到停车楼2~3层已经闲置了两年,实在太可惜,公司正计划拿部分楼层出来改开旅馆。“火车北站这个位置,开旅馆肯定要好得多。”
靠补贴,王府井停车场勉强持平
除了地处火车北站黄金口岸的停车楼无法赚钱外,位于春熙路商圈的王府井地下停车场经营情况又是如何呢?
据了解,跟其他地下停车场相比,王府井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目前在成都还算比较高的———临停起价6元/2小时,之后每小时2元。若是包月停车,排量1.8升以下为400元/月,1.8~2.5升为450元/月,2.5升以上则为500元/月。
记者在该停车场看到,其车流量相当大,进出的车辆很多时候都需要排队。“现在还不算多,周末高峰期车位根本不够用。”王府井物业分管停车场的杨勇说,幸好附近的数个露天停车场还有几百个车位,才勉强能缓解车位的压力。
此外,王府井停车场车辆周转频率在成都也算是最高的,比如在周末,即使255个车位全停满了,也能保证在10分钟内重新腾出10多个车位。
但即使这样的红火景象,杨勇也承认,“光靠停车收费赚钱?难度还是太大!”
据了解,王府井地下停车场已经运营多年,一直跟王府井百货联手,在百货商场内购物满200元以上,就可以免费停车2小时。依靠商场方面的大量补贴,停车场才勉强实现了收支平衡。
王府井物业相关负责人说,停车场作为商业配套来说,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本身就不是用来赚钱的。但是另一方面,购物即享受免费停车的优惠政策,反过来又成为商场吸引顾客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手段在太平洋、家乐福、沃尔玛等商场和超市也是屡试不爽。
此外,另一个同样位于春熙路附近的停车楼,锦江区东升街1号耿家巷停车楼,更是由于经营不善一度走上拍卖台。这个由倍特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修建的停车楼,建成以后就长期处于亏损当中。不但数千万元的建设成本收回遥遥无期,找谁接手经营也成了烫手山芋。
至于一些采用升降梯式的机械式立体车库,业内人士称更是严重亏损。据介绍,载车电梯走一个上下,光电费就差不多要好几块钱。此外加上人工、维护、保险、卫生、水电、消防设施都要负担,在目前的收费标准下想不亏损都难。
记者观察
成都停车场经济亟待挖掘
作为“私家车第三城”,成都机动车保有量目前已经接近200万辆,且每年还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急剧增多的车辆,相对滞后的停车场建设,这使得未来城市停车场经济,仍是一个亟待挖掘的金矿。
停车产业仍有前景
业内人士认为,停车场(楼)仍是一个长久收益性的产业,其发展前途仍然可期。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停车产业已经成为年产值数十亿美元的大产业。
据介绍,在中国香港,一个停车位的售价动辄几十万港元,往往比一辆轿车还贵。在美国,其停车产业每年大约能带来260亿美元收益,提供约100万个就业机会。在日本,经营立体车库甚至比经营旧写字楼更赚钱,因此开发商常常把旧写字楼改建成立体车库。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发展,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的停车经济仍具前景。
此外,为了将地面占道停车引到地下,今后成都占用宝贵道路资源的地面停车收费肯定比地下停车更贵,到那时,专业停车场(楼)的优势或许就能够体现出来。
投资车位赚钱有误区
与飞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相比,成都停车位的建设一直相对落后,这也导致停车难的现象长期突出。所以,许多人有这样一种观点,投资车位应该很赚钱。然而,有专业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误区。
中原地产的黄韬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总体而言,投资车位的大约80%是亏本的。所以,买车位的原则应该以自家使用为前提,而不是投资。
有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成都市区的车位价格集中在8~10万元/个,郊区可能5~6万元/个。价格跟其他主要城市相比看来并不贵,但租金太低,平均仅200~300元/月,回报率明显偏低。
同时,一般的小区车位只能卖给业主,且一套房往往只能买一个,流动性很差。此外,车位紧张往往是因为以前小区或商业项目的车位配套设施不足导致,现在新建的小区或商业项目对车位配套已经跟上,有的1∶0.8,有的是1∶1甚至更高,从长远看车位未必还会是稀缺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