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危机,拥有10000多名员工的哈森鞋业(深圳)有限公司积极应对
不裁员不降薪开源渡难关
贾少强
【本报讯】(记者 贾少强)面对蔓延全球的金融海啸,企业如何渡过当前的困难?记者昨日到拥有10000多名员工的哈森鞋业(深圳)有限公司采访时,发现生产车间里,工人们都紧张地忙碌着。“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靠深挖企业潜力来克服困难,不但不裁员、不降薪,还要扩大生产,目前还需要更多的员工,为社会扩大就业机会”。公司负责人苗永生告诉记者。
哈森靠什么来渡过当前的困难呢?“主要就是开源节流”,苗永生说,哈森每年生产高档皮鞋超过370多万双,外销部分占到整个产量的80%,这么大的量,对资金的要求是很高的。公司将非生产性的岗位人员减少,但不是裁掉,而是充实到生产岗位上,这样,节约一些人工成本。同时,公司对客户也进行“筛选”,将定价低、资金回笼慢的客户筛选出来,而将客户目标主要锁定在发展形势和潜力好、资金有充足保障的高端客户。目前,哈森主要以世界名牌皮鞋为合作伙伴。公司所产的手缝休闲鞋在国际市场占有领先地位。同时,公司还在全国建立了超过500个分销点,致力于以自有品牌开拓国内市场。
记者在哈森采访时,问及许多员工,他们在这里都工作了5年以上。企业有什么吸引力呢?员工的说法给出了答案。工厂有夫妻房,这样很多家庭的双方都能在厂里安心上班;每逢员工生日,工厂会给每个员工发放生日费,还会定期组织员工外出活动;员工的婚丧嫁娶,工厂也会发放特别费用;女员工生孩子,工厂也会额外补助一些费用;工厂还有急难救助,一些大病的医疗费用都按比例核报。今年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公司还对川籍员工进行慰问,发放补助金和电话卡,安抚员工。公司和员工累计捐款60万元,主要用于兴建希望小学,以帮助灾区尽快恢复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重建家园。哈森公司同时也鼓励员工参与对灾区学生的结对资助活动,体现了公司对广大灾区青少年学生的关怀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哈森还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非公有制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这在台资企业中,是比较早的”。
“公司能够这么长久地在深圳和国内发展壮大,最主要还是靠产品的质量”,苗永生说,哈森对原材料的进入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标准,都要通过公司的材料测试中心,经过质量、环保等方面的检验、测试后,才能进入生产车间。哈森还全面施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车间也都经过卫生防疫、环保等测试,保障工人的身心健康。皮鞋生产需要大量的胶,但哈森采用的都是无苯胶,这样,保障了产品对人体没有健康危害。
正是由于哈森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对员工的热心关爱,在今年的奥运火炬传递中,哈森旗下的珍兴鞋厂负责人吴清松,还被工会系统推荐为北京奥运火炬手,参加奥运火炬的传递接力长跑。来自浙江的吴清松,从一名劳务工,到组长、课长、生产副理到生产部协理、工会主席,成为一名深圳劳务工中较典型的成长历程,并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还当选为深圳市党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