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雪琴/北京报道
“只有几千万,你还敢做ERP?”就在北京恩信创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恩信科技”)总经理刘有涛若干年前下定决心做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软件时,友人如此忠告。
ERP软件厂商历来被称为是“富人俱乐部”,知名的ERP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几十年的历史,数千名以上的员工,数亿规模的资产。国内有用友、金蝶,国外有ORACLE(甲骨文)、SAP,一个比一个财大气粗,一个比一个历史悠久。
不仅如此,传统ERP客户也是“富人俱乐部”。ERP软件高昂的价格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谁能为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ERP软件?
恩信科技“挺身而出”。“我们做ERP决不嫌贫爱富。广大的中小企业谁管?恩信科技管。如果有钱,您就购买;如果没钱,您就免费用。”刘有涛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藉开源模式,恩信科技在ERP界掀起轩然大波。自2006年正式推出开源ERP以来,下载量达到了160多万,企业用户达到了40多万家,数百家付费用户,30多家加盟合作伙伴——要知道这正是那些巨头同行们苦心经营多年所达到的最高业绩。恩信科技开源ERP攻势之猛,让业内震惊。
凭借开源攻势,恩信科技先后获得“中国十大进步最快管理软件厂商”和“2007年中国软件行业最具竞争力50强”等荣誉称号,刘有涛本人也成为中国软件行业公认的“铁血软件人”。但就在记者前去采访时,却发现这个做ERP的新锐公司竟然蜗居在北京上地的一栋极其普通写字楼的办公室内,而总经理的办公室就是靠后排的一张办公桌而已。
但刘有涛信心满满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五年内,恩信科技一定会通过开源模式使自己成为ERP行业内第一。”
千万富翁毅然转型
自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刘有涛通过提供计算机系统集成服务,为国内外著名计算机公司做代理,很快赢得了第一桶金,坐上了奔驰600,个人财富直升至千万级。就在他事业腾达时,一个偶然的事情让他深受触动。
1999年,客户某银行的一笔大业务眼看就要成交之际,突然杀出了一位竞争对手,号称是该总行行长的亲戚。妥协的结果是一分为二,刘有涛拿到了7成,对方拿走了3成。其实生意场上的厮杀,刘有涛已经司空见惯,但这次经历却让他挥之不去。他开始了反思: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技术还是人际关系?
经过深思熟虑,刘有涛毅然破局变势。因为做系统集成,终归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只有开发核心技术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同年底,刘有涛重立门户成立了恩信科技,明确了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将是公司唯一的核心业务。
为什么要做软件?刘有涛回忆道,客户在采购数据库等软件时,国外公司的报价动辄就是几百万,其实就是几张光盘,几本英文说明书。为什么他们这么牛气?就在于拥有核心技术,这也是跨国公司占领中国市场的武器。就像INTEL的芯片,微软的WINDOWS等。
我们要做软件,但做什么样的软件呢?刘有涛认为,ERP软件作为企业管理软件,是每个企业都需要的。有资料显示,ERP的中国企业用户数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对ERP存在巨大的需求。而1999年的ERP对于中国市场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当时,就连用友开发ERP还是‘羞羞答答’的。”
没想到,做ERP给刘有涛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闭关”8个月拿出自研ERP
“2000年,我们原以为花重金,请技术高手,就可以把产品做出来并且能提炼出核心技术。”仗着数千万资产,刘有涛很快就组建了一个数十人的开发团队。结果,不仅一事无成,而且整个公司运转起来就像吃钱的机器,一年下来五百万的现金都打了水漂。
他痛定思痛,决定亲自上阵。“开始想着自己是董事长,怎么能亲自做呢?后来一想,象这种技术性很强的产品都是老板亲自做的。譬如,微软的早期产品也是比尔·盖茨赤膊上阵才写出来的。”
不一样的是,此时的刘有涛已经不是刚刚出道的比尔·盖茨,而已经是习惯奢华的成功人士了。他还能从奢入俭吗?
刘有涛做到了。“我们租了个居民楼作为另外的封闭临时开发地点,24小时全天候作战,醒了就写,困了就睡。那时候,就想尽快赶出第一个版本。”大约持续了8个月的时间,他终于如愿以偿赶出了第一个版本,并于2002年发布。“市场反响还行。在一些老客户中用起来觉得还不错。”
但到了2003年,他终于发现自己碰到了一个“坎”——那就是国内外强大的对手,根本无法扩张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