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进
11月20日,*ST华源重整案第二次债务重组会议在上海浦东召开,金杜律师事务所领衔破产管理人提出的重整计划草案遭到了众多金融债权人的联手否决,这使得面临生死抉择的*ST华源(600094.SH)重整一事再次面临变数;而华源集团另一家上市公司(600757.SH)的重组同样也陷于僵局之中。
*ST华源和ST源发将是华润托管华源集团以来处置的最后两家上市公司,接下来将是华源集团本部的处置。
2005年华源集团遭遇债务危机,拥有551亿元总资产、控制包括8家上市公司、400多家公司的企业集团瞬间坍塌,令人唏嘘感慨。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记者为此采访了包括华源集团原高管、托管方华润集团相关人士、参与重组及处置资产的相关投行、评估等中介机构,探究华源集团债务危机的根源。
1、重整草案被否
由于部分债权人在20日下午1点半并没有到场,会议被临时推迟了15分钟后才正式开始;就坐在主席台上的分别是来自上海二中院的主审法官、债权人会议主席上海分行的第二营业部代理人王奇冰和担任本次破产重整案的管理人代表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的王福祥。
经过在上海二中院最终审核,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中的148家债权人被确认为4大类,其中包括5家担保类债权人(代表债权4.85亿元)、2家税款类债权人(代表债权938.48万元)和134家普通债权人(代表债权16.93亿元),合计代表21.87亿元的债权总额。
此外,还有7家债权人经过审核债权无法最终确认,但法院授予这类债权人享有临时表决权。
而在20日下午到会的则包括上述148家债权人中的202家和两名职工代表,后者代表的326名职工将在此次破产重整中享有3805万元的权益。
前后持续了3个钟头的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主要包括3项议程,管理人代表答复第一次和本次债权人会议中债权人提出的问题、债权人审阅破产重整草案和各组债权人对于该草案进行投票表决。
记者获得的一份华源股份破产重整草案及补充内容显示,该草案大致包括8个部分,其中包括债权甄别,债权清偿及最终执行等一些细节内容。
在金杜律所的王福祥看来,此次破产重整是*ST华源“起死回生唯一的一条路”。
10月31日,*ST华源公布的第3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亏损3.576亿元人民币,而此前*ST华源已经连续亏损三年,2005-2007年度亏损额分别为4.95亿元、13.58亿元和10.12亿元。
这意味着如果在2008年不能成功扭亏,*ST华源将面临着退市。今年5月19日*ST华源和*ST华源B已经被上交所实施暂停上市。
然而*ST华源仅剩下1.6亿元左右的可变卖资产,却背负的21.87亿元的债务将成为重组方进入的最大难题。
此前,*ST华源公布的方案显示公司将总股本缩减25%的基础上,大股东和流通股东分别让渡87%和24%的股权作为上市公司清偿债权和重组方有条件进入之用。
王福祥说,也曾经考虑过由上市公司大股东华源集团让渡100%股权的计划,“但是华源集团同样面临着它自身的债权人,如果全部让渡显然难以执行”;另一方面,“由流通股东让渡24%的股权已经是目前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让渡比例最高的了,毕竟要考虑到这6万多中小股东的承受能力”。
博弈陷入囚徒困境。
如果债权人会议和股东同时通过重整草案,则意味着债权人每100元债权将获得3.3股左右的*ST华源股票——当然,资产拍卖后的现金仍旧将按照相关比例进行偿债——而华源集团仍然能够分别持有上市公司13%和76%的股权,由于双方在获得的股权时限售期已过,则意味着可以同时选择卖出变现;
当然,另外一种情况是,只要债权人会议或者股东会议中任何一方否定了重整草案,债权人就只能获得0.58%的偿债率,*ST华源股东手中的股票也几乎一文不名;这显然是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即便是经济上没有受到实质损失的重组方也为此耗费了不少精力。
然而,在11月20日下午4点半结束的投票中,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的金融债权人却选择了联手否决重整议案。
当日的投票结果显示,包括职工组债权人、担保组债权人和税款组债权人均全票赞成重整草案,而普通债权人组中仅有代表债权总额38.07%的债权人投了赞成票。
这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初步估计是金融债权人对于具有质押的债权和一些三方担保问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投了否决票。”一位参与重整草案制定的人士会后对记者表示。
对于*ST华源来说,重整草案在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上被否决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就将进入破产清算的程序。
20日下午,债权人会议主席代理人王奇冰在宣读了投票之后表示,根据《破产法》的相关规定,重整案的管理人和债权人可以继续做一次协商,考虑到管理人存在部分修改方案的可能,第二次债权人会议暂时休会。
这意味着*ST华源还有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不过,如果在12月1日重新召开的债权人会议上重整方案再次遭到债权人否决,那么除非法院强制裁定,否则*ST华源将面临破产清算的结局。
在20日的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上,不少债权人要求管理人透露重整方的相关信息,但是王福祥却表示涉及到信息披露因此没有正面回答。
记者了解的信息显示,负责此次的重整案的财务顾问先后曾找过近20家企业进行过谈判,“目前已经锁定了一家房地产企业”,“注入的资产规模超过10个亿”。
王福祥同时表示,“如果债权人会议和股东大会通过重整案,时间上不是问题,我们可以去找证监会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