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郑 昱
本报讯 糖业上市公司过得有点苦。南宁糖业(000911)昨日披露的2008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1300万-5190万元,同比下滑幅度为60%-90%。中原证券分析师刘冉认为,公司业绩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食糖市场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同时受国外需求萎缩影响,造成2008年食糖市场价格低迷。他还预计2009年国内食糖市场供需面难有较大改观,相关上市公司业绩难以扭转。
数据显示,南宁糖业200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8272.09万元,结合其预计全年净利润1300万-5190万元的情况来看,公司第四季度出现亏损。南宁糖业表示,消费萎缩、食糖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低迷,且产品成本过高,导致2008年全年业绩大幅下滑。
“这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信达证券分析师康敬东告诉记者,“糖价一直在跌,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当然好不到哪里去。但也没必要过于悲观,糖价再创新低的可能性不大。”他认为,考虑到糖价长期压抑和未来流动性的释放,糖价向上机会大于向下风险,预计2009年将逐渐回暖。国际糖业组织也表示,尽管处于全球经济危机的环境中,但不断增加的乙醇消费及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的白糖需求将帮助糖市需求维持增长。
记者了解到,国内糖价自2006年以来持续低迷,当前2800-2900元/吨的价格已经低于许多制糖企业的生产成本。广发证券分析师汤玮亮表示,虽然南宁糖业身为制糖业的龙头,但是价格基本上随行就市,盈利能力受制于糖价。
截至12月末的产销进度数据显示,全国产销率仅为36.6%,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12月单月82万吨的销量数据为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准。业内人士分析,糖的产销全面下降,其中既有老糖的因素,也有金融危机和三鹿事件的影响,销售状况堪忧。
国家日前出台80万吨的国产食糖收储计划,且收储底价被限定在3300元的相对高位,此举对南宁糖业、贵糖股份(000833)、广东甘化(000576)这“糖业三剑客”构成利好,但收储对缓解销售压力的作用似乎并不明显。银河期货研究中心白糖部主任熊梓敬认为,消费萎缩抵消了减产和收储效应,真正让糖市走出寒冬的做法应该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把糖料种植面积降下来,让产能减下去。汤玮亮也表示,收储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影响不大,80万吨收储相对1300多万吨年产量影响有限。
国家的积极收储或难改市场颓势,但可能会推动行业洗牌。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收储只对上市公司等大企业有积极影响,小企业的日子更为难熬、资金链将呈现紧张局面,市场将出现整合重组。据了解,糖业公司中有不少是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这些企业产量不可低估,带动了供过于求的市场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