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晖
最终,王天伦、王东明兄弟俩还是败下阵来。
在双方初次尝试合作的16个月之后,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梅林”600073.SH)成功购得重庆最大的生猪屠宰企业——重庆今普食品有限公司 (简称 “重庆今普”),并于日前获得证监会的批准。王氏兄弟正是这家企业的老板。
由于上海梅林是光明食品 (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光明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此桩收购案,亦被业界认作是光明集团西南布点的一枚重要棋子。
布局西南
上海梅林在西南的肉类制品企业并不多,在2007年8月与重庆今普公司合资成立重庆梅林今普食品有限公司之前,只有在四川绵阳设立了一家分公司。
2007年8月,重庆今普与上海梅林合资组建梅林今普,合资协议中规定,上海梅林出资800万元,加上无偿授予“梅林”商标的使用权,和不低于5项新产品与加工技术,受让梅林今普40%的股权,重庆今普拥有剩余的60%股权。
2008年1月,光明集团董事长王宗南亲自率队,高调参加了梅林今普的食品精加工项目开工仪式,足见光明食品集团对于梅林今普的重视。
此后,2008年2月15日,上海梅林又来重庆对重庆今普进行考察,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008年3月31日,上海梅林与重庆今普的实际控制人王天伦、王东明兄弟二人签订初步的《重庆今普股权转让备忘录》。
2008年4月份,王宗南再次率队入渝拜访重庆市政府官员,期间王宗南表示,要把梅林今普建设成为光明集团在重庆的食品工业又一极,同时对媒体表示要用5年时间,在重庆打造一个100亿规模的企业。
9月份,上海梅林与重庆今普的王天伦、王东明兄弟二人正式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书》,上海梅林以8650万元,购入重庆今普51%的股权,此价格与交易标的评估价相比,折价2.01%,有业内人士称这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因为重庆今普在重庆的猪肉供给上,占据了41%的市场份额。
上海梅林方面称,公司与重庆今普在原料供应、销售渠道、经营机制、市场与品牌等诸多方面可以有一定的互补,上海梅林通过收购重庆今普延伸了产业链,拓展了原材料供应,但未来两家公司之间是否能够有效整合,将成为本次资产购买是否成功的关键。
国进民退
细观重庆今普的股权变化,乃是一出“国进民退”的大戏。
2003年7月,重庆人王天伦、王东明兄弟俩创建了重庆今普,兄弟二人对重庆今普的实际控股达到70%左右,并立志在重庆猪肉食品市场上有一番大作为。此后三年间,兄弟二人把剩余股东的股权纷纷收入囊中,完成了对重庆今普的绝对控股。
2007年,国资开始介入。
重庆长江农工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意欲以财政资金投资参股,2007年4月,重庆农工商与重庆今普签订《投资参股协议》,以1600万财政资金支持重庆今普在生猪屠宰、猪肉供给的产业上做大做强。
此时,兄弟二人并不愿意重庆农工商过度介入,1600万资金,仅有200万元被当作是公司新增注册资本,剩余1400万元作为重庆的资本公积。
当时的情况是,2007年亦是国内生猪屠宰、供给企业最为艰难的时候,母猪由于蓝耳病的爆发,大面死亡,猪肉价格也在跌,直到2007年下半年才有所好转,仔猪价格又居高不下,企业急需大量现金救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国资长江农工商集团开始介入重庆今普的投资,兄弟二人一方面觉得,可以借助政府的强势(定点屠宰)在重庆猪肉市场上造成事实上的垄断;但是也担心,国资的过度介入,会影响到自己创办的这家企业。
2007年,王天伦将自己借用重庆永红食品公司控制的重庆今普76.54%的股权转至个人名下,兄弟二人分别持股达到80.1%和4.45%,重庆农工商持股达到11%,一家名为吉美广告的企业持有剩余4.45%的股权。
直至2008年3月,好不容易把股权集中到自己手中的王天伦兄弟二人,突然奇怪地欲将所持有的重庆今普股权中的51%以8650万元卖给上海梅林。这其中甚为蹊跷,据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的国进民退的背后,有来自政府层面的力量在推动。
至12月份证监会批准之后,重庆今普的股权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其中王天伦和王东明兄弟二人的股权退居为第二大股东,合计占股33.55%,国资背景的上海梅林占股51%,重庆农垦(控股)集团(原名“重庆农工商”)占股11%,吉美广告占股4.45%。
与此同时,在各方的强势介入之下,重庆今普亦通过飞速发展,成为重庆地区集生猪养殖、屠宰、分割加工、营销配送及连锁专卖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龙头企业,是重庆市目前唯一的一级现代化生猪屠宰及格加工企业。
“本来,这样的企业应该能卖个更好的价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本报表示,只消看看他们的竞争对手就知道了,如双汇集团(000895.SZ)、雨润食品,近者可与同处于西南、近年上市的川内企业(002143.SZ)做比较,它绝对值更高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