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宝马抱团取暖,应对十年来首度销量下滑
奔驰和宝马,全球最负盛名的豪华汽车品牌,他们之间针锋相对的定位和竞争时常为人们所谈论。但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这两个习惯于贴身肉搏的竞争对手却有可能进行联合,着实让外界讶异非常。
据德国媒体前日报道,拥有梅赛德斯·奔驰汽车的戴姆勒公司(DaimlerAG)和宝马汽车(BMWAG)正筹划交换股份来扩大两家企业之间的合作。两大公司还准备在共用小型车底盘以及联合采购零部件等方面携手,以降低生产成本。
分析人士指出,该事件再度展示出全球经济衰退对汽车业的打击之沉重。很多企业为了能够安全过冬不择手段,宝马和奔驰这种曾经势同水火的竞争关系同样可以全然罔顾、抱团取暖。
奔驰有望持股宝马7%
宝马与奔驰将展开合作的消息,最早于去年初得到戴姆勒奔驰主席蔡澈确认。随后不断有合作进展的消息传出。去年8月,两家公司明确将进行联合采购;10月,宝马集团开发总监KlausDraeger透露,宝马已就向奔驰提供引擎使用许可的可能性进行讨论。此后,又有报道称梅赛德斯和宝马可能联合开发小型车的底盘和动力总成。
多家德国媒体3月8日的报道表明,随着经济衰退造成的冲击越来越大,戴姆勒和宝马的合作进一步向相互持股的方向进展。据悉,戴姆勒公司在谈判中计划争取获得宝马股票份额的7%,而宝马也会相应获得戴姆勒公司一定比例的股票。而在业务合作方面,两大公司准备在共用小型车底盘以及联合采购零部件等方面进行合作,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全球豪车市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宝马和奔驰均以自身品牌和技术中的独特DNA受认同。现在,这样针锋相对的对手都选择联合应对严峻市场环境,足见经济衰退对汽车业的冲击之大。
联手抵制后起之秀奥迪?
相对世界上其他高端车制造商如大众的奥迪,福特的沃尔沃及丰田的雷克萨斯而言,宝马和奔驰并没有强大的母公司作为背景,以共享产品部件或技术,从而降低研发、生产及采购成本。据悉,联合采购可能为两家公司在短期目标上节省超过数亿欧元,中长期目标上来看将节省数十亿欧元。
与此相关的是,戴姆勒和宝马的豪华车销量都在去年的经济危机中遭受严重下滑,这在近十年来是首次出现。其中宝马2008年销量下滑了4.3%,戴姆勒旗下高级轿车部门梅赛德斯奔驰2008年销量下滑了2.3%.戴姆勒上月还对外宣布,去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达65%至14亿欧元;同时预计今年收益将有“大幅下滑的风险”。
戴姆勒与宝马上周公布的最新销量亦显示,其2月全球销量分别下滑了25%和24%.为应对低迷市场,一向被视为利润丰厚的两大豪车制造商也不得不减产裁员。戴姆勒去年10月已关闭北美两家工厂,裁员3500人;今年1月又宣布将奔驰公司的数万名员工变相裁员20%-40%.宝马已裁减了4000名正式员工,节约成本达5亿欧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宝马奔驰销量下滑的同时,德国另一豪华车制造商奥迪正展现出强劲攻势。本月初,奥迪预计到2010年将超越竞争对手宝马与奔驰成为欧洲市场第一大豪华车品牌。奥迪2月全球销量仅下滑了11%,奥迪汽车主管销售和营销的董事萧绅博说,尽管全球形势严峻,但计划今年扩大市场份额,预计全年销量下滑至多10%.
豪车国内合作难
据德国DerSpiegel杂志报道,宝马最大股东、持有46%股份的Quandt家族,强烈反对交叉所有权,害怕戴姆勒趁机吞并宝马。因为戴姆勒奔驰在1998年宣称“平等合并”后却完全占有了克莱斯勒。
而出于对垄断的担忧,德国政府则已通过非政府方式接近这两家车企,了解是否双方的合作计划违背了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此种合作可视作低迷市场环境中的一种“抱团取暖”,因为市场下滑已超出预期。另外,在欧洲,宝马奔驰的零部件采购体系本就存在很大重合度,因此这种合作是可行的。“豪华品牌要在国内共享零部件采购难度则较大,因为目前国内零部件体系不稳定,且还牵涉到合资伙伴的问题。”
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则认为,本次互相持股表明双方在合作上又进一步深入,但另一方面。两个品牌基于自身品牌特性的不同,最终并不想合并,因此通过互相持股加强了双方合作的纽带,能够更便利地参与互相管理之中,有利于提升合作效率。
贾新光还特别强调,奔驰和宝马的合作为国内自主品牌起到了很好的借鉴意义。这样此前老死不相往来的竞争对手都可互相持股加强合作,国内自主品牌完全可以坐到一起。“目前我国自主品牌过于分散,每个企业都要自己开发一整套车型平台和零部件配套,投入都相当大,这样实际上浪费了很多资源。他们应该学会竞合关系。”
本报记者 黄习伟 实习生 张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