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邹昕昕
本报讯 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没有阻挡中核集团快速发展的步伐。2008年,中核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39%,增长速度处于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前列;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比上年增长85%。
核电产业加快发展
2008年,中核集团的7台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全年累计发电379亿千瓦时,实现发电量连续三年快速增长。机组性能指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平均能力因子达到86.3%。7台机组的发电量、能力因子均创历史新高。
目前,中核集团在建和经国家批准正式开展前期工作的核电新项目共有6个,16台机组。其中,在建的浙江秦山二期扩建项目和浙江三门核电项目进展顺利,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总体受控。福建福清和方家山核电分别于2008年11月21日和12月26日正式开工。而湖南桃花江和海南昌江核电项目也已获批开展前期工作,现场“四通一平”正加速推进。
此外,一批新厂址开发也在积极推进。田湾二期、福建三明、浙江龙游、山东红石顶、广东海丰、福建莆田、安徽吉阳、辽宁徐大堡、甘肃乌金峡、河南南阳等项目都取得了新进展。
核燃料产业能力提升
作为我国战略核力量建设和核电事业发展的基础,核燃料循环产业发展得到了中核集团高度重视。2008年,核地质勘探全年完成工作量50多万米,每年新增铀资源量是国内核电站当年实际消耗量的数倍。天然铀生产多个在建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一批铀矿新项目通过国家批复立项。天然铀价格基本理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核燃料生产任务圆满完成,十二大工程全面推进。在加快国内铀资源开发的同时,中核集团还通过海外开发以及从国际市场直接采购等多种渠道保障天然铀供应。
此外,核燃料加工生产能力也得到配套发展,关键环节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环节生产能力富余。核燃料原件也实现了国产化,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大陆所有投运核电站提供了优质核燃料。
集团化运作成效显著
2008年,通过推行集团化融资,中核集团与银行签约118亿元,累计获得银行3500亿元授信额度,成功发行中期票据36亿元,有效地满足了集团公司核电、核燃料产业项目发展的资金需求。中核集团的资金集成水平进一步提高,资金集成额达120亿元,日均集成率提高到83%,居中央企业前列,军工集团第1位,直接节约利息费用1.3亿元。
中核集团总经理康日新表示,当前,中核集团主导产业进入了规模化发展、全方位推进的新阶段,中核集团将勇于承担起扩大内需、保增长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相关链接:
中核集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始终保持100%以上